国外教育值钱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3-09-29 15:46:47

  这是露华浓的不脱色粉底,售价9-13刀不等,适合油性皮肤。熟悉化妆品的同学们应该知道这款粉底应该算是超市开架货中口碑最好的粉底了(对油性皮肤而言)。

  同样是口碑极好,适合油性皮肤的粉底,阿玛尼的Lasting Silk UV foundation售价几乎是露华浓的5-6倍

  于是化妆的油皮妹纸就要问了,这两个粉底凭什么差价这么大?阿玛尼的粉底线倍吗?花那么多钱买阿玛尼的粉底值吗?

国外教育值钱在哪些方面?

  粉底当然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东西,可是我相信大多数使用过这两个产品的妹纸都会认为阿玛尼的粉底比露华浓的好用。可是阿玛尼的粉底有没有比露华浓的好用5-6倍呢?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同。认为好用很多的确是的,可是说500%、600%那就夸张了呢。

  可是偏偏就是这好用的“很多但没有5-6倍“让阿玛尼的粉底值这个价格,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掏5-6倍的价格来买他们家的粉底。

  同样的,对大多数人而言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的确比国内的好,可是说好5-6倍应该夸大了。可就是这“的确好一些”,江南体育app下载让美国的本科值这个钱。

  题主如果学过一点经济的话应该知道边际递减效应。边际递减简单点说就是在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

  接地气一点说,就是一位妹纸原本用的是3、4块钱的elf粉底,某一天入手了露华浓的不脱色粉底顿时惊为天人,认为露华浓的不脱色完全值它比elf贵2倍的价格因为上脸效果好了不只两倍。妹纸于是受这段经历的鼓舞割肉入手了阿玛尼的Lasting Silk,发现的确比露华浓的好用,可是没有好用到5-6倍的程度。

  任何东西达到一个程度之后,再度精进所需要的投入都和产出不再成一比一的正比,反而是一点点的进步都需要比以往大很多的付出。

  可是你能说最后的结果不值吗?如果你有消费能力并且追求更好的上脸效果,就算你心知肚明阿玛尼的粉底不会比露华浓的好用6倍,你会不愿意买阿玛尼的粉底吗?

  所以我对楼主的回答是,美国的本科教育没有好到国内5-6倍的地步,但是如果你有这个消费能力,那么它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值这个价。

  为什么我会说某些情况呢?这就好比有的妹纸有消费阿玛尼粉底的能力,可是她追求的是柔光遮瑕效果——这种情况下,遮瑕度弱且哑光质感的Lasting Silk再好也不适合她。这种情况下没必要。

  俗话说在中国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江南体育app下载真的问题是用钱没法解决的。我觉得美国本科教育值钱的方面,我觉得恰恰是在国内钱买不到的方面。

  人少在国内用钱买不到······ 除去物质的一方面(人少所以学校有单人寝室,图书馆永远不用站位等生活学习便利),最重要的是因为人少,学校在单个学生身上投资多。课程一个班三十个人算大课,有更多的讨论空间,上课想问问题就能问问题也不会影响教学进度。上课之余想找教授就能找教授,想勾搭TA就能勾搭TA,专业辅导员都是自己专业里的教授。

  在这里我说的主要是学术上的自由。美国本科的最大特点是能学生专业上的自由。以我的大学为例,第一年大家都没专业,大家上课随意。大二选专业之后换专业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高考成绩还行,上了国内某top10高校,来美国读本科是自己选择+父母支持。(家父是国内某top 10高校博士生导师,非常支持我出国念本科;他的同事子女也多在海外。)大一一开始实在不知道自己要念什么专业,于是胡乱选了

  这门课的第一篇paper给我了们四个天主教的圣徒,要我们写自己觉得其中哪一位对天主教在西欧的发展贡献最大······当时我就跪了好么。于是我去找这么课的教授,跟她吐槽说我都不知道天主教是个什么东西,知道的一点点都是上课来的,完全不知道这种东西应该怎么写。我当时诉苦说要我写这个就好比让没有吃过苹果π的人写哪种苹果用来做π比较好···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的教授给了我一个她自己做的苹果派,要我好好看书去写paper。

  说不感动是假的······于是我就跟着这位教授上了两节课,后来就顺利成章的成了历史专业= =

  我不是在学法语嘛,学了三个学期之后不怕死的去了法国某高大上学校交换了一个学期。高大上学校的历史都以近代史为主,不是我的感兴趣方向,而我感兴趣的法律也没法把学分转回美国。于是我一学期上了六门经济课······ 顿时觉得经济特别有趣,就又declare了一个经济专业。

  大二的那年暑假萌生了继续读经济的念头,于是google了一下经济博士的要求,发现要挺多数学课的······于是我开始不做不死的读数学,结果现在发现再上两门课就是一个数学专业了······

  这种专业上的自由性在国内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其实比起可以自己选择自己专业来说,我更加珍惜的是这种体系留给我的犯错空间。

  比如说大一时对英语专业感兴趣,上了一门莎士比亚课读了一学期理查三世写了几篇paper差点没把我弄死,于是顺利拔草

  大家18岁的时候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吗?知道自己有什么东西实在干不来吗?

  在美国念本科,你可以慢慢测试。读博之前可以试试自己喜不喜欢做research,选专业之前可以看看这些课自己喜不喜欢,喜欢一个学科可以试试到底和自己相像的一不一样,自己学不学的下去。如果同时喜欢历史和数学,计算机和艺术?没关系,可以double嘛。

  这就是我觉得美国本科最值钱的地方。可以花钱买到在国内买不到的东西,这难道不算值钱嘛?为了这好的一点,我愿意付不只一点的钱。

  我没有在国内读过大学,所以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量比较,可是我认为美国本科教育确实值国内5-6倍的价格尽管它没有国内5-6倍的质量——如果你对美国本科教育所能提供的优点有需求并且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对我来说,我不认为家里没钱来美国读本科是最好的选择。

  你看那么好的粉底,不适合自己还是白搭;如果没有弄清美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就盲目购入的话很容易使用效果不佳并且有被坑的感觉。

  说说自己的感受吧,我本科在一个纯正工科985大学读的,研究生在荷兰的的TU delft读书,家庭是工薪家庭(对二代直接美国开建筑公司,香港开金融公司,毕业移民,出任CEO,赢取白富美,吐槽钱挣得花不完的人生,真是羡慕的都快流口水了。。。)

  结论是:国外的教育是值的。因为留学带给你的不仅是学习,更是看世界的机会。

  我这个学校的学费(换算成美刀)是2W刀吧,生活费一年1W多刀吧。比起美国便宜多了,当时要我的美国学校(USC,WPI,OSU)都是4w起跳。。。哥大这种一年半花了90W的壕IVY根本就没想过。。。

  我理解的教育是个更加宏观的概念,不仅是这个学校在专业上给你带来的提升(当然这个也很重要),更加是你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带给你的思考。

  2.体验了什么是世界一流的research group和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我是一个比较看重结果的人吧。在国内的时候真的一直都很关心怎么挣钱,怎么过艳丽恣意的生活。可能是自己折腾的事情多点,对社会认识,感受可能也比较多吧,深深的感到一种绝望。

  我在国内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一套400W的房子怎么办,车要至少25W,杂七杂八的成个家要450W吧。家里出一半,我还有200W要努力啊!!!

  总有一种一副青春都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而努力也更多的是出自对未来的恐惧,对生活的绝望,这是种搏命式的挣扎。自己挣钱的时候,除了进账的时候那种数字增长带来的荷尔蒙式的血脉膨胀,很少都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来了荷兰,我发现我的同学都很快乐,学习是为了兴趣,生活是为了快乐,笑起来都很纯的感觉,这种氛围是在国内难以感受到的。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很开心,出去简单的BBQ也很开心。总之,我是感受到了陈丹青的那句:都是一副没有被欺负过的脸是什么意思。荷兰人一直在告诉我一个他们坚信的信念:everyone is equal, normal is ok.

  荷兰社会是非常自由的社会,红灯区,,安乐死什么都可以。其实这背后的理念是对人的尊重,宽容的对待不同,不站队,不贴标签。

  我本科的大学是标准的工科985,我读的专业,排个国内10左右,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一点都没有看到我们教授的那种研究热情,研究感觉更像是一种工作,到点上班,到点下班。

  但是我现在所在的research group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的,这里走出去了很多改变世界的工程师。

  我和教授在一起讨论的问题,做项目的时候,我从眼神中真的可以看出教授的那种热爱,那种兴奋。找到一个好方案的时候,教授的眼神就像是小孩子找到了心爱的玩具一样。我现在做的项目,也算是世界顶尖水平的。第一次能做世界级工作,这种参与世界的兴奋感,很棒!虽然很大可能是我以后不会从事这个行业。但是我在过程中感受到的大师风采,应该是最大的收获。格局,也许就是这样提升的吧。

  TU delft比起美国的IVY肯定差距还是很大的,我来这里都觉得受益匪浅,我想美国的Top School,怎么都不会差。

  我一直坚信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1. 美国的教育质量线倍吗?(限定:美国top100,国内985 211)

  我不清楚这个5-6倍是怎么得出来的,是以最后的薪酬来衡量对比?还是说以发的论文数来衡量对比?事实上,我反对用这样的方式来衡量教育带给一个人的真正意义。就我的经历来看,美国的科班教育给我最大的影响,不是说我将来一定要挣到多少钱,走到什么位置上去,而是学会了对不同价值观的包容,对承担重任的责无旁贷,对人生持续奋斗的不变信念。

  2. 为什么美国的高等教育这么贵?(限定:本科教育,不讨论研究生和博士)

  真的很贵,因为投在学生上的钱其实是高于学生所付出的钱的。美国的大学,特别是私立大学,学费其实根本满足不了学校的发展,政府也不可能有合作项目之外的拨款,更多的是倚靠校友和社会捐款,还有一部分公司的捐款。投入在学生身上的钱越多,越有可能有高的产出,学生成才的几率也越大,学生将来回馈给学校的,越是丰厚。这里的回馈,可能不仅仅是钱,而是学生所获得的奖项譬如诺贝尔奖,学生为学校所赢得的声誉。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每个环节都要花钱:聘请优秀的教授要花钱,修建新的体育场馆要花钱,给优异贫困学生的奖学金要花钱......你在图书馆用的MAC电脑,你在卫生间用的免费厕纸,你在健身房用的哑铃,你的社团活动基金......这些都是花钱的......

  4. 是否真的那么值得把孩子送出国读书(本科)?(限定:普通工薪家庭,而非土豪家庭;且高考能考上国内985 211却选择出国的人群)

  值得,比如我就是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出来的,教育不发达省份县城中学的学生,成绩很一般,学校没有人知道SAT是什么,父母和老师更不知道,当然我也不知道。

  你想象不到的是,我是在网吧打CS之余,叫了碗牛肉面,然后发现已经没有电影可以看了,算了,看下好了,然后我就遇到了一个刷CS贴吧的哥们,发现还挺有意思,就加了QQ。

  这一年是2006年,你可以看得出来,那是一个资讯匮乏的年代,而我就是一个城乡结合部出来的键盘界王大锤,但却是个敢想敢做的王大锤,不放弃生命里每一丝曙光。

  接下来我每天都陪基友打CS,闲暇之余问SAT和申请的细节,一步步制定计划。

  可惜我忘了我是不发达身份的县级中学的水平,这决定了我最后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也很一般,一般到没有办法获得奖学金录取任何一个学校。于是我一家家去打电话(有人觉得我那个时候口语怎么那么好,说实话,我不觉得有多好,但就是敢开口),打电话给招办主任,告诉他我很想来,而且他肯定不会后悔录取我,另外我需要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大部分都拒绝了我,只有一家却说可以考虑一下。

  最后我成了学校录取的第一名中国男生,这是一所非常小的文理学院,一点都不知名,但是我其实非常感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授,都非常非常好。后来又经历了转学,再到现在回国工作,这几年的生活也如同放电影一般。

  命运有没有彻底改变我不知道,但至少看到了世界有多大,自己成长的环境有多小,认识了形形的人,也经历过大风大浪,看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大部分高中同学,都已经结婚生子,还着车贷房贷,按照设定好的剧本过着安稳的生活。我也曾感慨我本应过这样的生活,因为现在从事的事业,接触的人际圈,都是当时在网吧里打CS的我所不敢想象的。

  我很感激我生命里不断的出现一些特别的人,像这个打CS的基友,去冲击我的想法和理念,去让我质疑一些既定的思维,保持持续性的自我更新能力。

  我倒不是说这些东西,一定要通过出国念书来实现,但就我感觉,如果你在20岁不到的年纪里出国,很多东西你会错过,但有些东西你又会经历的早一些。早一点见识世界,人生路从某种意义上会走的更精彩一些。

  P.S 有人看了我写的,觉得,咦,原来申奖学金这么容易啊,那我也申一个。。。

  为避免误导,请注意,我接触与SAT和申请有关的信息,将近是七八年前,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申奖学金的人,申请去美国读本科的都是相对非常少的。而当下,完全不可能再有奖学金去美国读本科,除非你念的是HYP这类的学校,可以申请Need-based的奖学金,而学校在考虑你的申请的时候,也依然是Need-blind,即不将你是否需要奖学金而作为录取你与否的依据,一旦录取,你需要多少,就会给你多少。这在当下,基本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事情了,=.=

  国外教育值钱的地方在于它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作为筛选人才的一个手段。

  美国的英语教育连教科书都没有,每个教室里上千本的课外书,就是母语教育最大的养分来源。每个孩子从五岁开始起,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孩子从中学到的是分析文学的方法,说服他人的方法,而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亚洲的母语教育仍然是围绕着教科书,斤斤计较,纠结于答案是非的选择,境界始终脱离不了标准答案。但是事实上,语言文学这个东西越往上面学就越没有标准答案,相比之下,美国的母语教育早就是文学跟哲学的一种境界了。

  我在美国教书了二十年,教过最好的学校,也教过最差的学校,每一个年级都教过,后来还在研究所训练美国的老师教英文。

  当我看到东西方母语教学是有这么样的大的差别时,心中震撼真是无法形容。我忽然了解了为什么美国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强,而在亚洲,独立思考只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向往。因为,从孩子上一年级时的母语教育教学就已经下了这个命运的批注了。江南体育app下载

  不是,原因很简单,中国高校的学费太便宜,国家补贴力度大,相当于国内大学生人人都有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