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PE/VC行业最权威新闻资讯 来源:家办新智点 (ID:foinsight)
对资金体量很大的LP而言,财务回报很重要,但他们还希望通过投资寻找未来转型的方向,培养二代,让二代深度参与到投资和创业项目中学习。
在海外,家族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家办”)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业态。作为资产配置者的重要一员,海外家办的投资决策灵活,决策流程快,奉行长期主义的资产配置理念。
相较于海外家办而言,许多国内家办在做资产配置时,理念仍不够成熟,做法也不够专业。尤其是做股权投资,国内高净值个人和家办能够真正深度参与到其中,并真正经历过完整周期的少之又少。
那么,国内高净值个人和家办在做股权投资时存在哪些误区?到底应追求什么?家办新智点特邀两位GP从业者,从他们的视角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位在江浙沪地区以传统生意起家的企业家,其可投资金额体量大约在10亿元左右。当时,其公司主业遇到一些瓶颈,于是希望转做一些轻资产的投资,从而发现一些新机会,从而实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
在自己做了近10年投资经历了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后,这位企业家希望成立单一家办,于是便搭建了一个10人左右的专业团队bob资讯,帮助自己管理财富。其中,还专门招聘了几位做股权投资的专职人员。
然而,就在团队组建了近一年时间后,这位传统企业家放弃了做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想法,转做了其他投资。背后的原因在于,股权投资是个长周期的投资,无法像投资二级市场那样每天看到市场变化。花费2-3年或3-5年时间培养了一个一级市场团队,却无法看出实际结果,但每年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人工成本却很高。
另外,当时这位传统企业家可能正好碰到周期,自己做二级市场投资比一级市场团队的投资成果更好,于是便放弃了做一级市场投资。
作为LP,国内有些家办仍不够专业和成熟,在投资GP后常常提出一些不专业或不合理的要求。
对于国内的高净值和家办而言,过去投资房地产行业,一年可能就能获得1倍的收益;但投一个股权基金,每年却只能获得10%的收益。那他会想,我为什么要投基金?
其实,海外资本市场是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因而资产的收益率有着较为稳定的预期。如果家办投资某个产业或资产,大致能够预测未来10-15年的收益率。如果一个海外LP投资了对冲基金,年化收益能达到15%,这说明这是一支非常好的基金,因为很少有基金能够达到年化收益20%以上。
然而,过去国内市场并非一个成熟的市场,高净值个人和家办能在许多投资机会中获得高收益。
不过,随着国内市场发展日渐成熟,政策日渐透明化,一些原本收益颇丰的资产类别不再赚钱,各类资产的收益率逐渐趋于稳定。比如,现在很多人不会再选择将大部分资金押注在房地产市场上。
另外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时间尚短,而真正深度参与到股权投资市场中,并经历过10年以上完整周期的高净值个人和家办的数量非常少。这其中,真正深度参与并投资了主流盲池基金的高净值个人和家办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
对于一个LP而言,只有经历过牛市和熊市,真正参与过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才能知道在市场下跌时该如何处理,市场上涨后何时落袋为安。毕竟,任何市场都不是单边上扬的市场,不可能一直赚钱。
一般情况下,比较标准的盲池基金的周期在4+4或5+5。所以,对LP而言,对股权投资退出的预期时间约为10年。假如LP最初的预期是5年获得3倍的收益,那么,在前3-4年的投资期内,无论是DPI还是IRR都不可能达到预期。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低流动性、长周期、信息披露不透明的情况下,LP该如何容忍其中的变化?这非常值得思考。
在大类资产配置中,股权投资只是一个小众的资产类别bobty。相较于高流动性的二级市场、债券,股权投资的流动性低、投资门槛高。
家办做股权投资,财务回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诉求,但并非唯一诉求。许多家办做股权投资,更希望与主业协同,投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项目。
举个例子,假设A机构的业绩是30%,B机构的业绩是35%,但A机构对家族主业有很强的产业协同效应,那么家办大概率会投资A机构。
对资金体量很大的LP而言bobty,财务回报很重要,但他们还希望通过投资寻找未来转型的方向,培养二代,让二代深度参与到投资和创业项目中学习。他们并不甘心于做个躺着收钱的LP,而是希望通过投资GP,培养自己的团队和二代,以及通过跟投项目,深入地学习投资。
在许多人看来,美元LP经历过更多周期,投资经验更丰富,当GP的被投项目出现了波动时,只要符合认知逻辑和研究体系,那么会选择完全信任GP,而人民币LP则未必。另外,美元LP也非常重视对GP的前期尽调,通常不会出现投资后又反悔的情况。
所以,许多人认为,相较于海外家办,许多国内家办并不能称之为“机构投资者”。那么,什么是机构投资者?目前,中国市场上比较标准的机构投资者是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民营上市公司,以公司的主体出资,可否将其称之为机构投资者?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机构投资者需要符合几个条件:
一,有明晰的决策流程和过会机制,有专业的团队帮助IC成员做决策。而不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想投某GP,于是安排职业经理人做执行。机构投资者至少有一个自下而上的研究的过程。
二,有持续投资的理念。如果一个LP今年跟A关系好,于是投资了A所在的机构;明年跟B关系好,于是投资了B所在的机构,这种做法很儿戏,没有成熟的决策机制。
有些GP会觉得,欧美家办作为LP,投资一家GP后一般会长期持续地进行投资,双方的沟通更专业,同时GP不必迎合LP的各种不合理需求,只需要定期给LP发布邮件汇报情况即可;这对于国内家办而言,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许多国内家办可能在尚未投资GP时,便会提出各种要求。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过去10年,美元基金的整体业绩要大于人民币基金的业绩。更何况人民币LP的画像非常复杂。国资有国资的诉求,希望投资稳健,不赔钱,有一定的现金回报以帮助政府完成招商引资的指标;险资也有险资的诉求,希望GP能够在获得一定财务回报的基础上,扶持自身主业。
现在,许多家办喜欢投垂直领域的黑马基金,因为回报高,话语权大,甚至还能有好的跟投机会。但做股权投资是个长周期的事情,垂直领域黑马基金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那便是抗周期的能力较差。
在我看来,资产配置的目的,不是争取到最高的回报,而是争取到确定性最强的回报。我相信成熟的家办、聪明的家办,也能更成熟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查看往期精彩新闻资讯,请按秘籍操作,版主是按照手机号码的开头数字模式排版的,有你的手机号码前三位吗?非常有趣哦(~0~) 【189】《想做金融?干投行?豆瓣高评分的13本金融书籍,你读了吗?》 【188】《徐小平:若只剩1美元做marketing 我会花在PR上》 【187】《专业LP评价GP公司的18个能力层级》 【186】《让VC们血本无归,朱元璋是个极其失败的CEO》 【185】《如何与混金融圈的人做朋友:如果有投行的 请介绍给表妹》 【158】《是中国VC和创业者太笨吗,为什么硅谷和纽约的VC创业者不怎么需要FA?》 【156】《某女VC暴强经历:被骗2.3亿一声没吭默默承受,最后平和的赚回来20亿》 【155】《中国GP最喜欢“机构型LP”:富有个人遭嫌弃,母基金称王》 【153】《王岑:消费投资不是研究出来的,要大胆的去泡吧或唱K消费》 【152】《50后阎焱、60后沈南鹏、70后张磊…15位顶级投资人背后的学历大揭秘》 【139】《多彩人生!26岁中国前投行女孩,走56国,最爱印度,朝鲜》 【137】《投行系统的三类人:闲杂人等、逗逼们、螺丝钉》 【136】《用泡妞术解读私募、并购、上市、风投、天使》 【133】《沈南鹏:如果投资人只有3%的意愿投你,也要用100%的努力去说服对方》bob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