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ty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京教函〔2022〕55号),共遴选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13门。
我校推荐的《财务管理学》、《社区管理》、《金融工程概论》、《投资学》、《税收筹划》等5门普通本科课程全部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相应的授课教师和教学团队被认定为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近年来bobty,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出台《中央财经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试行)》《中央财经大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中央财经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立项建设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门,入选国家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下一步,学校将充分发挥示范课程和优秀团队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财务管理学》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思政建设重点在于:致力于培养扎根中国的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全面贯通“财经+思政”,从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实践出发,融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时聚焦科研驱动型教学和实践驱动型教学,将心注入,着力打造“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全考核”的整合式课程思政体系:
全流程:即“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案例开发-课件编写”的全教学流程;
全链条:即“点(星星点点,润物无声)-线(两条主线:微观宏观)-面(教学章节全面覆盖)”的知识积累链条;
全方位:即“线上(学习资源和基础)线下(课堂教学)-学术(学术论文讨论)-实践(资本市场实践)”等教学全方位;
全考核:即在“课堂提问-案例研讨-读书笔记-期末测试”等环节覆盖思政考核。
《社区管理》是面向城市管理专业大二和行政管理专业大三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课程以社区问题“小切口”培养学生“大格局”,发挥首都高校区位优势,立足首都社区治理实践,讲好基层治理的“中国故事”与“首都经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培养探究社区问题并付之行动的实际能力。
课程团队恪守课堂规范、引领价值塑造,精心打造面向“中国之治”的“专业+思政”知识与实践体系,紧扣首都社区治理实践、把握理论知识点,在思政元素融入、基础知识学习、研究能力训练三者契合点上建构教学结合点和能力培养一体化框架,有力推动思政教育之“盐”融入专业教育之“汤”。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于课程天然的思政属性,课程团队立足首都社区治理实践,推进所有专题内容思政元素和实践案例“全覆盖”,让学生更好理解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讲好基层治理的“中国故事”和“首都实践”。
通过耦合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竞赛实践各环节,紧抓思政元素、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以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兴趣和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学习动力,将社区治理实践问题转化为课堂案例、学生课题,检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过程,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人才综合能力。
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统帅性课程,《金融工程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立足国家一流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秉承“一体两翼-1根本-1引擎-1支撑”顶层设计理念,从“师-史-势-事-示-士”6个维度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教师主讲-学生演示-调查实践”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载体,将价值引领融入“教学研讨-科研反哺-教材课件-课堂讲授-课程作业-答疑指导-期末考核”的各个环节。
《投资学》课程按照投资科学的理论体系与规范要求,依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结合投资科学的本质要求与投资人才的创新需求,将新理念bobty、新技术、新方法与传统投资学课程充分融合,构建相应的投资学课程内容体系。扎根中国大地,立德树人,财经报国。将思政教育融进课程、帮助学生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更为深入认识投资学,认识中国投资。第一,立足中国国情与实际。第二,强调课程和教材的育人功能。第三,提高教学内容的中国化。第四,在教学设计中拓宽视野,提升站位bobty。第五,提升课程的思想深度。
《税收筹划》是税收学专业本科三年级下学期的核心专业必修课,也是面向其他经济类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专业限选课。课程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引入“四信四观”的思辨式教学逻辑。在道路自信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制改革的道路自信”,探讨大国税收治理,赋予税收筹划的新内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在理论自信中,贯穿“以人民为核心”的税收价值理念,培养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在制度自信中,跟进最新的政策与研究bobty,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文化自信中,通过引入古代税收筹划的实践,进行古今筹划与税制建设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