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途拾光留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均为美籍华人与英美留学海归,团队深度了解英美留学生在院校申请,海外学习,海外生活,海外就业等方面的真实需求,为此公司专注于中外定制化名校申请,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英美本土化名校申请服务,提供学生英美留学贴心后端服务。申请涵盖从本科到硕博全阶段服务内容。
我们良心打造真正解决中国学生英美留学问题的专业团队,希望不仅服务中国学生留学申请留学攻略,更希望为中国学生在英美的学习,生活与就业保驾护航。
在美国homestay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家庭相处,一面担心自己的语言表达,害怕和他们交流,一边又希望能尽快的适应这边的生活。所幸遇到的住家人很好,很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只很可爱的猫咪做伴。即使我现在离开了住家,每逢假期(圣诞、感恩节等)还是会邀请我回去一起过节,让我有一种多了一个家的感觉,很温馨。
我所在的地方中国学生很多,我来读的时候是插班直接11年级,学校里有很多亚裔老师,在某一些课程上,遇到听不懂的还偶尔会用中文翻译解释,所以很快速的适应了这边的高中吧。当然,还是有一些课程需要花时间的,比如历史课,主要分成美国历史、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亚洲那部分比较好学,其他的就了解不多要阅读很多的课外教材,需要多花时间才能完成。别的课程,理科和国内的差不多,主要是认识那些词汇就没有什么问题。总的来说,还是挺能适应这边的高中的,现在考了大学之后,形式也差不多,一开始都是公共的基础课程,等之后决定了专业之后会更多的专业课。
美国高中和国内完全不一样,每节课都是自己跑教室上课没有固定的班级。课程上和国内差不多,除了没有政治和语文课吧。多了一门必修的语言课,我就选择了西语,选西语的还挺多的,大概相对比较实用好学一些哈哈。另外,每一个课程都设定了不同的难度等级,对GPA有影响,比如选了最简单的难度,GPA最好可能也就3.5,如果难度高的课程,完成的好就可以拿更高的GPA。加上美国高中真的超多课外活动,我和当地的朋友认识也主要通过打球认识,下课基本2点多就可以参加各种课后活动,我还遇到过乒乓和羽毛球打的很好的。除此之外,美国高中更多的是自己去适应吧,刚来肯定有不适应,不融入的情况,只要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找到志同道合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朋友,就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在美国homestay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家庭相处,一面担心自己的语言表达,害怕和他们交流,一边又希望能尽快的适应这边的生活。所幸遇到的住家人很好,很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只很可爱的猫咪做伴。即使我现在离开了住家,每逢假期(圣诞、感恩节等)还是会邀请我回去一起过节,让我有一种多了一个家的感觉,很温馨。
我所在的地方中国学生很多,我来读的时候是插班直接11年级,学校里有很多亚裔老师,在某一些课程上,遇到听不懂的还偶尔会用中文翻译解释,所以很快速的适应了这边的高中吧。当然,还是有一些课程需要花时间的,比如历史课,主要分成美国历史、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亚洲那部分比较好学,其他的就了解不多要阅读很多的课外教材,需要多花时间才能完成。别的课程,理科和国内的差不多,主要是认识那些词汇就没有什么问题。总的来说,还是挺能适应这边的高中的,现在考了大学之后,形式也差不多,一开始都是公共的基础课程,等之后决定了专业之后会更多的专业课。
美国高中和国内完全不一样,每节课都是自己跑教室上课没有固定的班级。课程上和国内差不多,除了没有政治和语文课吧。多了一门必修的语言课,我就选择了西语,选西语的还挺多的,大概相对比较实用好学一些哈哈。另外,每一个课程都设定了不同的难度等级,对GPA有影响,比如选了最简单的难度,GPA最好可能也就3.5,如果难度高的课程,完成的好就可以拿更高的GPA。加上美国高中真的超多课外活动,我和当地的朋友认识也主要通过打球认识,下课基本2点多就可以参加各种课后活动,我还遇到过乒乓和羽毛球打的很好的。除此之外,美国高中更多的是自己去适应吧,刚来肯定有不适应,不融入的情况,只要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找到志同道合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朋友,就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想当初一个人抱著战战兢兢的心情踏上出国留学之路。18岁的我坐了人生最长的一个机程,整整16个小时到达了这个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纽约。 纽约这个比香港还要细小三分之一的城市却住有超过800万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移民一起生活在这座文化大溶炉里。每个人的宗教、种族、背景、语言都不一样,但却融洽的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在大学里你会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浓缩版的联合国。有着来自四方八面的留学生,课余时候我们还会一起分享各自在家乡的习惯和文化,确实令我大开眼界。 在纽约这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唐人街。中国大江南北的美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解思乡情绪。另外,你也能在这城市找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这有韩国街,日本街,小意大利,应有尽有。建议同学们在大学的头两年可以选择入住学校的宿舍,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生活,可以更深入的体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生活习惯。但是因为学校把你一切都照顾得很好,建议在后面两年自己跟同学到外面租房子,学习处理上网、水电、燃气等杂项,以便毕业后在外工作时可更独立自理由。
在美国,和我相伴最久的是深夜的图书馆,尤其偏爱靠阳台角落的小桌子,不知多少paper和期末熬夜都是在这儿度过的。我在的小镇离最近的有些规模的城市也要开车1个多小时,学校里也几乎没有什么中国学生。大学的课程非常的广泛加上语言这个难题,几乎是一有时间就扑在学习上。买了厚厚的教材,professor布置的课后阅读,我总是要用上比美国学生多至少一倍的时间都不见得能掌握他们的一半。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但是一切都顺利的过来了,现在的我,说不上语言真的多好,但是交流和课堂互动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明白了怎么去更好的利用资源,更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要问我对现在所在的这个城市有什么感觉,只能说纽约很繁华和热闹,但是终究不是家的感觉。留学狗最怕的不是寒暑假一个人,而是一个人过寒暑假还要看着国内元旦、春节的热闹,只能远远的和家里人视频聊一个晚上。在国内的朋友眼里,来到纽约过的是很自由很好的生活, 时不时说羡慕我,却不知我也羡慕他们可以在国内在那些熟悉的亲朋好友身边,遇到大大小小的事可以和身边的人倾诉,可以有人陪伴谈心。
刚来的时候,学校安排了一系列的基础课程,登录自己的学校portal选课系统研究了老半天才发现有些课程应该需要调整。和几个在新生见面会遇到的同专业的小伙伴商量了课程信息之后,赶忙的跑去International Students Admission换课,因为好像学校的特殊规定,第一学期不可以学生自己选课,需要排课老师安排新生课程。好不容易换到想要的课程,看看时间表和夜校没啥区别,纽约即使是夏天,晚上还需要国外套。晚上独自一人穿过整个校园,心酸的感觉油然而生。
到了美国,更懂得对身边的人事物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刚下飞机拿到行李,看了手里的整钞美金舍不得租个机场小推车而且换零钱很不方便(当时刚来什么都会换算成人民币 5美金=33人民币),艰难的挪着行李山来了候客区域。联系上来接机的学长已经是1个小时之后,坐上车的瞬间清楚的告诉自己:我,即将在陌生的异国他乡保持着和国内完全日夜颠倒的时差,一个人生活和学习。来了宿舍区,遇到一个好心的学姐,看我一个人大包小包,学校也没有什么吃的,便提出等她下班后,带我去超市买一些东西。(最近的韩国超市也要开车半小时)那天4点多下了飞机之后,到晚上10点,我终于吃了来美国的第一餐。 在美国的这两年发生了很多事儿,面对过离别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直到现在,我依旧非常感谢当初对陌生人伸出援手的各位学长学姐或者是陌生的邻居,因为他们的热心才让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感到这么多的温暖,也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要传递这份热情给我的学弟学妹们。有些东西真的不是矫情,当父母不在身边,而且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马上赶到身边的时候。周围人给予的善意,真的是如同雪中送炭一样的美好。
想当初一个人抱著战战兢兢的心情踏上出国留学之路。18岁的我坐了人生最长的一个机程,整整16个小时到达了这个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纽约。 纽约这个比香港还要细小三分之一的城市却住有超过800万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移民一起生活在这座文化大溶炉里。每个人的宗教、种族、背景、语言都不一样,但却融洽的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在大学里你会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浓缩版的联合国。有着来自四方八面的留学生,课余时候我们还会一起分享各自在家乡的习惯和文化,确实令我大开眼界。 在纽约这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唐人街。中国大江南北的美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解思乡情绪。另外,你也能在这城市找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这有韩国街,日本街,小意大利,应有尽有。建议同学们在大学的头两年可以选择入住学校的宿舍,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生活,可以更深入的体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生活习惯。但是因为学校把你一切都照顾得很好,建议在后面两年自己跟同学到外面租房子,学习处理上网、水电、燃气等杂项,以便毕业后在外工作时可更独立自理由。
在美国,和我相伴最久的是深夜的图书馆,尤其偏爱靠阳台角落的小桌子,不知多少paper和期末熬夜都是在这儿度过的。我在的小镇离最近的有些规模的城市也要开车1个多小时,学校里也几乎没有什么中国学生。大学的课程非常的广泛加上语言这个难题,几乎是一有时间就扑在学习上。买了厚厚的教材,professor布置的课后阅读,我总是要用上比美国学生多至少一倍的时间都不见得能掌握他们的一半。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但是一切都顺利的过来了,现在的我,说不上语言真的多好,但是交流和课堂互动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明白了怎么去更好的利用资源,更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要问我对现在所在的这个城市有什么感觉,只能说纽约很繁华和热闹,但是终究不是家的感觉。留学狗最怕的不是寒暑假一个人,而是一个人过寒暑假还要看着国内元旦、春节的热闹,只能远远的和家里人视频聊一个晚上。在国内的朋友眼里,来到纽约过的是很自由很好的生活, 时不时说羡慕我,却不知我也羡慕他们可以在国内在那些熟悉的亲朋好友身边,遇到大大小小的事可以和身边的人倾诉,可以有人陪伴谈心。
刚来的时候,学校安排了一系列的基础课程,登录自己的学校portal选课系统研究了老半天才发现有些课程应该需要调整。和几个在新生见面会遇到的同专业的小伙伴商量了课程信息之后,赶忙的跑去International Students Admission换课,因为好像学校的特殊规定,第一学期不可以学生自己选课,需要排课老师安排新生课程。好不容易换到想要的课程,看看时间表和夜校没啥区别,纽约即使是夏天,晚上还需要国外套。晚上独自一人穿过整个校园,心酸的感觉油然而生。
到了美国,更懂得对身边的人事物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刚下飞机拿到行李,看了手里的整钞美金舍不得租个机场小推车而且换零钱很不方便(当时刚来什么都会换算成人民币 5美金=33人民币),艰难的挪着行李山来了候客区域。联系上来接机的学长已经是1个小时之后,坐上车的瞬间清楚的告诉自己:我,即将在陌生的异国他乡保持着和国内完全日夜颠倒的时差,一个人生活和学习。来了宿舍区,遇到一个好心的学姐,看我一个人大包小包,学校也没有什么吃的,便提出等她下班后,带我去超市买一些东西。(最近的韩国超市也要开车半小时)那天4点多下了飞机之后,到晚上10点,我终于吃了来美国的第一餐。 在美国的这两年发生了很多事儿,面对过离别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直到现在,我依旧非常感谢当初对陌生人伸出援手的各位学长学姐或者是陌生的邻居,因为他们的热心才让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感到这么多的温暖,也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要传递这份热情给我的学弟学妹们。有些东西真的不是矫情,当父母不在身边,而且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马上赶到身边的时候。周围人给予的善意,真的是如同雪中送炭一样的美好。
本人出国读书之前准备的比较仓促,自己也没有想好未来的规划,觉得听父母的,选一个差不多的热门专业就可以了,现在是各种后悔。如果当时坚持一下,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专业,或者多花一些时间自己思考一下未来的职业规划,可能就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国外对于专业的划分,可以说划分的非常细致, 甚至一个专业里面还有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所以别人问到我留学建议的时候,我都会和他们说,有一个好的成绩考名校肯定是重要的,但是不单单只是名校,还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未来毕业之后想怎么样,有时候专业排名很高的学校也是很值得考虑的,尤其是一些理工科的专业。有些学校在专业性上很强,但是排名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并不算很靠前,在报名学校的时候还是要综合多方面去选择的。
如果说出国读书之后有什么最明显的变化,应该就是出国之后更独立了吧。妥妥的把自己安排成一个生活全能选手,在家的时候虽说不上十指不沾阳春水,肯定也是少做家务的,来了美国第一学期,还是半外卖食堂半自己做饭,出门主要靠校车或者约个三五同学一起叫电召。第二学期开始,拜一个寒冷的冬天+学校食堂不开门所赐,妥妥的在寝室和五湖四海的小伙伴把各大菜系都撸了一遍。现在,逢年过节叫上一堆同学朋友,随便谁主厨都是一桌好菜。当然除了生活独立,也自己学会合理分配钱的使用,做一份校内工作贴补生活,学着自己过一个人的生活,学会自己情绪的调节,然后最大的变化……好像变得更爱学习了。说的也有点惭愧半岛电竞,在国内大学的时候过的还是挺放松的,考前通宵复习之类的不在少数。来了美国,通宵复习是没有变的,不过每周或两周的presentation和随时都有的大大小小的作业,加上身边同学的影响,不自觉地愿意花更多时间循序渐进的看书,而不是只为了期末成绩奋斗。暑假回国的时候,除了父母看我还觉得是个孩子,身边朋友甚至是以前的同事都觉得我有很大的变化。也许这才是为什么这么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面读书,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己逼迫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才是人最快成长的过程。
这句话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怎么说不一样的解读。在国内传统英语课程还是需要大量的语法和词汇,当初应对考试也是苦苦背诵哪些单词本一遍又一遍。到了美国才发现,哪怕自己背了这么多,托福成绩也不算差(104),但是课堂该听不懂的还是听不懂,整个人有些放空的感觉,除了赶紧记笔记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拯救课堂上茫然的我。然后,到了日常沟通环节,发现我们苦背的那些“高级”词汇,正常美国人交流根本不用好嘛。无论是在讨论帅哥美女还是路上偶遇的狗子猫主子,统一都可以“cute”一个词形容而过。我以前学的那些高级的称赞词汇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尤其是中部地区,老美说话和用词都非常简单,就用最简单的词作出准备的表达就是他们的说话方式。记得有一次在TEAMWORK的时候,同组的一个小哥(大叔?)指着我们写的文章说:Okay, I do understand your meaning, but we don’t talk like this way. 然后很开心的重新布置了分工,让我们两个中国女生负责数据的审核和模型分析,他修改我们之前做的所有的报告的语言结构。拿到最终改好的稿件,同组白人小哥的文章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高阶从句,用的都是最简单基础的词汇,反而表达的更精确。(BTW,和我同组的这位白人小哥的数学还挺好的,演算思路非常清晰) 其实到了美国,虽然一直吐槽说自己的英文没有进步,但是或多或少的,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还是让自己更多的了解了当地人的交流和说话方式,不能说我融入并且适应了这个新环境,
提前了差不多两周的时间来了美国,到了学校参加了学校安排的ISO(international Student Orientation),才知道美国专业细分程度真的和国内很不一样,幸好当初听了劝告选择的MS没有选择MBA,感觉虽然有短暂的工作经验,但是MS这样戏份方向的课程更深的我心。而且美国的就业环境和国内也不完全相同,最后纠结了老半天,还是在第二学年转到了更高阶的专业,还好大部分的基础课程还是相同的,只需要额外补两门专业的前置课程,虽然第二年的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还能难),但是还是按时并且顺利的毕业了。不后悔花了这么多的精力去学习更难更有用的东西,毕竟未来才是自己的,一个人在美国,反而自己推动自己前进,比以前国内更有学习的动力了。
本人出国读书之前准备的比较仓促,自己也没有想好未来的规划,觉得听父母的,选一个差不多的热门专业就可以了,现在是各种后悔。如果当时坚持一下,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专业,或者多花一些时间自己思考一下未来的职业规划,可能就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国外对于专业的划分,可以说划分的非常细致, 甚至一个专业里面还有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所以别人问到我留学建议的时候,我都会和他们说,有一个好的成绩考名校肯定是重要的,但是不单单只是名校,还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未来毕业之后想怎么样,有时候专业排名很高的学校也是很值得考虑的,尤其是一些理工科的专业。有些学校在专业性上很强,但是排名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并不算很靠前,在报名学校的时候还是要综合多方面去选择的。
如果说出国读书之后有什么最明显的变化,应该就是出国之后更独立了吧。妥妥的把自己安排成一个生活全能选手,在家的时候虽说不上十指不沾阳春水,肯定也是少做家务的,来了美国第一学期,还是半外卖食堂半自己做饭,出门主要靠校车或者约个三五同学一起叫电召。第二学期开始,拜一个寒冷的冬天+学校食堂不开门所赐,妥妥的在寝室和五湖四海的小伙伴把各大菜系都撸了一遍。现在,逢年过节叫上一堆同学朋友,随便谁主厨都是一桌好菜。当然除了生活独立,也自己学会合理分配钱的使用,做一份校内工作贴补生活,学着自己过一个人的生活,学会自己情绪的调节,然后最大的变化……好像变得更爱学习了。说的也有点惭愧,在国内大学的时候过的还是挺放松的,考前通宵复习之类的不在少数。来了美国,通宵复习是没有变的,不过每周或两周的presentation和随时都有的大大小小的作业,加上身边同学的影响,不自觉地愿意花更多时间循序渐进的看书,而不是只为了期末成绩奋斗。暑假回国的时候,除了父母看我还觉得是个孩子,身边朋友甚至是以前的同事都觉得我有很大的变化。也许这才是为什么这么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面读书,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己逼迫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才是人最快成长的过程。
这句话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怎么说不一样的解读。在国内传统英语课程还是需要大量的语法和词汇,当初应对考试也是苦苦背诵哪些单词本一遍又一遍。到了美国才发现,哪怕自己背了这么多,托福成绩也不算差(104),但是课堂该听不懂的还是听不懂,整个人有些放空的感觉,除了赶紧记笔记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拯救课堂上茫然的我。然后,到了日常沟通环节,发现我们苦背的那些“高级”词汇,正常美国人交流根本不用好嘛。无论是在讨论帅哥美女还是路上偶遇的狗子猫主子,统一都可以“cute”一个词形容而过。我以前学的那些高级的称赞词汇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尤其是中部地区,老美说话和用词都非常简单,就用最简单的词作出准备的表达就是他们的说话方式。记得有一次在TEAMWORK的时候,同组的一个小哥(大叔?)指着我们写的文章说:Okay, I do understand your meaning, but we don’t talk like this way. 然后很开心的重新布置了分工,让我们两个中国女生负责数据的审核和模型分析,他修改我们之前做的所有的报告的语言结构。拿到最终改好的稿件,同组白人小哥的文章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高阶从句,用的都是最简单基础的词汇,反而表达的更精确。(BTW,和我同组的这位白人小哥的数学还挺好的,演算思路非常清晰) 其实到了美国,虽然一直吐槽说自己的英文没有进步,但是或多或少的,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还是让自己更多的了解了当地人的交流和说话方式,不能说我融入并且适应了这个新环境,
提前了差不多两周的时间来了美国,到了学校参加了学校安排的ISO(international Student Orientation),才知道美国专业细分程度真的和国内很不一样,幸好当初听了劝告选择的MS没有选择MBA,感觉虽然有短暂的工作经验,但是MS这样戏份方向的课程更深的我心。而且美国的就业环境和国内也不完全相同,最后纠结了老半天,还是在第二学年转到了更高阶的专业,还好大部分的基础课程还是相同的,只需要额外补两门专业的前置课程,虽然第二年的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还能难),但是还是按时并且顺利的毕业了。不后悔花了这么多的精力去学习更难更有用的东西,毕竟未来才是自己的,一个人在美国,反而自己推动自己前进,比以前国内更有学习的动力了。
波士顿大学硕士毕业,精通美国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申请;尤其擅长STEM和商科专业申请;成功帮助学生申请到包括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
美国耶鲁大学语言学博士。曾在美国耶鲁大学担任教授,从事语言学教学近十年。精通英语系国家教育体系,有丰富的文书指导经验,擅长从学生身上挖掘闪光点,让学生申请文书在全球学生申请材料中脱颖而出。通过从为学生量体裁衣的选校,专业的背景提升辅导,再到文书润色,帮助众多学生申请到了奖学金和常春藤名校,包括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布朗大学。其专业能力与渊博的知识,加上亲和力与热情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
负责康州耶鲁大学招生 前美国TOP3私立高中 升学顾问总监(Dean of Admission) 美国业内高等教育升学顾问TOP10 成就:由他一手指导学生升学进入藤校的超过500人 从学生递交材料
UCL伦敦大学学院硕士毕业,拥有超过十年的高校招生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她对招生工作有极大热情,她不仅能精准地把握学校的录取标准和审核学生的申请材料,还能根据学生特点,为其提供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她擅长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完成量身定造的背景提升,深受学生爱戴。至今已帮助众多学生进入世界前30的名校。包括:伦敦政经大学,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知名一流大学。
波士顿学院硕士毕业。美籍华人,在美国有二十年的双语教学经验,精通美国教育体系与招生相关知识。擅长商科、文科类专业类的申请,擅长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个人性格,专业背景,来制定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留学规划服务,能帮助学生从申请择校,到美国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帮助。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成功帮助众多学生由排名在百名以外,升级到如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名校的转学。
美籍华人,创始人之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硕士毕业,熟知中国留学生的院校申请需求,在海外学习生活,与海外就业需求,意在打造一支良心帮助中国学生圆海外留学梦的团队半岛电竞。有十余年的留学规划经验,成功帮助在美国境内的和中国境内高中生与本科生,申请到包括耶鲁大学,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克拉克大学等著名院校。成功辅导海外留学生取得五百强企业如花旗,PWC和贝恩等名企的工作Offer。十年来帮助众多国内家长解决因异国他乡,不能陪伴在学生身边的棘手问题,如海外就医。
美国东北大学硕士毕业。多次与哈佛、宾大、康奈尔大学等招生官进行交流访问。对中西方教育文化交流有着浓厚兴趣,对留美学业和职业规划有独到的见解。熟知美国高校的各大专业录取情况与申请节点。从选校、定校、申请要求、文书梳理、背景提升、奖学金申请和毕业后就业规划的各个环节,有着深刻的了解与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帮助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制定专业而个性化的方案,辅导学生进行专业背景提升,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申请背景的实习与社会活动,提高学生在全球学生中的竞争力,助力众多学生冲刺并拿到前30的名校offer。
技术支持:舜王科技地址:成都市锦江区IFS国际金融中心塔3 33A08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