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一声惊雷,“美国的摇滚艺术家、民谣大师鲍勃·迪伦(Bob Dylan)荣膺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一下子让诺奖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鲍勃·迪伦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是苹果已故创始人乔布斯心目中的偶像,乔布斯曾说:“鲍勃·迪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诗人和音乐家之一,而且他也是我个人的偶像。”现在,鲍勃·迪伦改变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玩法,这让他的传奇色彩变得更加厚重。人们在好奇,鲍勃·迪伦会不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惊喜,比如拿下奥斯卡小金人,或者成为奥斯卡的经典影片。
一个歌手凭什么能拿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组委会表示,将这个奖颁给鲍勃·迪伦是因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的传统中,拥有创造性的诗意表达”。出生于1941年的鲍勃·迪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民谣歌手、诗人,正如诺贝尔奖组委会对其形容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格外地多才多艺,在绘画、表演、编剧方面都有出色表现。”
迪伦一生中,除了大量的唱片作品以外,还发表过文学作品《塔兰图拉》和《鲍勃·迪伦图文作品辑》,并且创作了自传《编年史》。
虽然这次爆冷拿奖,让鲍勃·迪伦再次成为世界人民热议的话题,但是实际上,诺贝尔文学奖这些年离他都不远。1997年,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英语与美术教授戈登·鲍尔代表竞选委员会为鲍勃·迪伦正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间,鲍勃·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迪伦创作的歌词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在他的《暴雨将至》里,你能看到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痕迹,能看到兰波式的幻象,能看到波德莱尔式的颓废。或者说,鲍勃·迪伦是一个代表性的现代游吟诗人,西方曾经有很悠久的游吟诗人的传统,荷马、洛尔迦、普列维尔,都是很有名的游吟诗人,他们的作品很多都被改成传唱的民谣。让迪伦获文学奖,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对西方这一文学传统的追认。
在诺贝尔文学奖之前,鲍勃·迪伦拿过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和普利策特别荣誉奖,他的自传《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回忆录》被评为《》年度十佳图书之一,绝对是一位全能型选手。虽然拿到诺贝尔奖对很多吃瓜群众来说是“奇闻”,但纵观他一生的成就,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斯科特·科恩( Scott Cohen)在 1985 年采访迪伦时曾经这样描述他 :鲍勃·迪伦,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bobty、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
科恩唯独遗漏了鲍勃的另一个身份:演员,在迪伦的一生中,他一共参演了四部电影《迷途之家》《工厂女孩》《我不在那儿》以及《别回头》,其中《迷途之家》是音乐纪录片,《工厂女孩》《我不在那儿》都是描绘迪伦人生的传记电影,而《别回头》则是一部音乐电影bobty。
这些电影在电影史上都不是什么排得上号的名作,不过均是反映迪伦这样一个特立独行音乐人的人生之作,或者说是纪录之作,比如《迷途之家》长度为200分钟,记录了鲍伯·迪伦1966年以前的音乐生涯,在片子他谈到了很多影响他的民谣歌手,简直可以看作是美国一部民谣简史。2007年托德·海因斯执导的鲍勃·迪伦传记片《我不在那儿》则是分六个阶段讲述了艺术家的漂泊岁月。
或许鲍勃·迪伦并不需要去演绎,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电影。相比同时代的乐坛巨星,1941年出生的迪伦至今不断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并不断发行新唱片,最近又出版了新的《摩登时代》专辑。无论年轻歌迷还是刻薄评论家,抑或学究都十分痴迷他的歌,有些歌迷甚至通过搜寻他家里的垃圾来寻找作品诞生的线年代中期,当具抗争性的经典之歌《答案在风中》旋律飘向全国时,迪伦已注定成为叛逆一代的诗人和先知。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鲍勃·迪伦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传记电影bobty。此前巴西一家制片公司打算将其在1975年出版的唱片《轨道上的血》改编成一部英文对白的电影。
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想起中外电影史上诸多的音乐人物传记片,它们饱含激情,再现音乐背后的苦乐人生。比如1938年,好莱坞拍摄讲述了施特劳斯人生的电影《翠堤春晓》,该片获得了1938年第11届奥斯卡奖的最佳摄影奖。2005年,电影《灵魂歌王》因为成功再现了13次获得格莱美奖的美国爵士乐之父雷·查尔斯的传奇人生,而获得第77届奥斯卡的五项大奖提名,并最终由演员杰米·福克斯摘走了最佳男主角奖。
在今年诺贝尔奖揭晓之前,村上春树无疑又和之前的7年一样,成为获奖的大热门。在全球最大规模的博彩公司——立博(Ladbrokes)集团公布的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单上,村上春树又以1赔6位列第二,排名第一的是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村上如果获奖,他将成为继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之后的第三位日本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可惜的是,村上再一次和诺奖失之交臂,这个拿走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多次在他笔下出现过的鲍勃·迪伦bobty,在其多部作品中,都提到了迪伦的音乐,可想而知他对这位歌手的喜爱和敬重。奖项被迪伦拿走,或许村上的心里不是那么难过。
作品过于通俗,缺乏社会批判性、诺贝尔文学奖也“论资排辈”、太西方化,不能代表日本是外界猜测村上春树无法获奖的主要原因。即便是他本人,或许也早已接受了自己难以获奖这个事实。如他自己所言,“写作其实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他对诺奖的态度也早已言明:“我喜欢在网上接受读者各种各样的感想和意见——有人说好有人说不怎么好——回信就此同他们交流。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时过境迁,不知道陪跑了8年的村上是否还是当初的心境。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或许是买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因为什么安慰的话语都是徒劳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bobty